张海燕:光影筑梦 未来可期——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新趋势
2021年10月12日下午,tcy8722太阳集团206教室迎来2021学年第一学期 “电影与跨媒介艺术”系列讲座的首场活动,讲座嘉宾是我院行业导师、中文系校友、珠江影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海燕先生,讲座题为“光影筑梦,未来可期——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新趋势”。金婷婷院长、吴晓枫书记和艺术硕士电影领域师生参加此次讲座。讲座由电影硕士项目协调人冯芃芃副教授主持,为电影方向硕士生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了可借鉴的指导。

张海燕首先从电影产业对社会影响的重要性出发,论述了电影产业和电影创作两者的关系,强调“内容”对于电影制作的重要性,并提出对电影学子们的期望。当下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创作人才进入,我院电影硕士人才培养聚焦电影创作方向,也将探索讲好故事、创优内容的路径。
随后,张海燕以今年国庆档的电影大盘切入,结合暑期档的低迷,通过对受众群体和观影群体分布数据分析,即使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,优质影片对观众依然有吸引力。而优质影片的特点之一,就是能够激发观众的共情心理。纵观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进程,优质内容是电影产业发展的核心与焦点。
接着,张海燕回顾了我国电影市场化发展的历史,以1993年为分水岭,中国电影经历市场化前期、市场化后、再到市场化全面加速期。目前,电影已经成为了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,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市场之一,近两年的电影票房显示出我国电影的实力和韧性,这是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根基。但是,“卡脖子”的技术问题,也对产业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限制。

尽管当前我国电影还在快速发展,但已经步入了电影产业深度调整的窗口期,面临全产业链的大洗牌,暴露出一系列问题:优质内容供给不足;技术在电影创作生产普及和应用还有待加强;电影工业化程度不高且制片管理机制有待完善;电影产业格局未形成集群效益;院线影院盈利模式面临多元化拓展的改革压力;电影受到互联网和多屏技术冲击等。张海燕特别说明了在此调整期大湾区特殊的机遇和机会,展望大湾区成为中国电影重要一极的未来,鼓励同学们开拓创新,加入大湾区电影产业的发展进程。
挑战与机遇并存,张海燕指出,调整期的问题背后,正是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新趋势:从渠道为王转向内容为王、从单渠道发行转向多渠道融合、从技术支撑转向科技赋能、从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国际双循环、从完善产业链转向繁荣产业生态,并基于这些趋势总结中国电影发展的“四化”——国际化、标准化、科技化、市场化。“中国故事,国际表达”,电影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代代电影人逆流而上、创新发展,用电影语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,是电影人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最后,张海燕与同学们就Cinity影厅、内容创作等问题开展了交流,并且由冯芃芃老师对讲座进行总结。冯老师引用《功夫熊猫》的台词分享自己的感悟:Yesterday is history. Tomorrow is a mystery. But today is a gift. That’s why we call it present.(昨天是历史,明天是未知,而今天是礼物,所以被称为present。) 讲座回顾电影产业历史,展望未来趋势,而我们要从立足当下,寻找创作中的共情心,在用电影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道路上上下求索。光影筑梦,未来可期!
张海燕简介:
张海燕,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、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副会长,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专家顾问委员会主席,珠江影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,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。先后供职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、珠江电影集团,具有丰富的传媒运作和企业管理经验,擅长电影投资、资源整合和资本运营。主导策划的建党80周年特大典型报道《易新群系列报道》:《三上巴别为爱作证》等获得中国新闻二等奖、广东新闻一等奖。曾带领团队先后参与《流浪地球》、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、《八佰》等中国影史上票房30亿量级的影片制作投资。首创院线信息化改革理念,推动服务型院线向经营型院线转型,快速将珠江影业打造成为集电影制、宣、发、放为一体的华南地区最大的全产业链平台型电影公司。
文案 | 冯芃芃 蓝添